綠色發展是新時代的主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對各行各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礦業,這個古老的產業必須重塑形象,全過程、全方位融入新時代。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礦山企業和地勘單位在綠色礦山建設和綠色勘查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顯著進展。
在全國各行各業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今天,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要求,總結礦業綠色發展經驗,進一步提升礦業綠色發展水平,加快礦業重塑形象進程成為全社會和礦業人的期盼。
“兩山理論”的礦業實踐
盛夏江南,讓風景更美的是湖州的一簇簇新綠。而今年的湖州,又比以往更熱鬧一些。6月底,2018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礦業發展論壇在這里召開。
為什么是湖州?中國礦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彭齊鳴告訴中國礦業報社記者,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為經濟發展助力,為綠水青山增彩”。湖州市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地方。“兩山理念”因礦而起,踐行“兩山理論”,礦業行業必須沖在前面。“湖州市在礦業綠色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彭齊鳴說。
記者了解到,在這次大會的論壇上,與會代表們回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背景和過程,通過再現珍貴的歷史畫面深刻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內涵。會后,與會者還考察了湖州多個成功范例,能比較全面地了解綠色礦山建設進展情況。
“晴天一片灰,雨天一路泥,遠觀像大霧,近看滿身土,這是傳統石料開采加工工人們給人的印象。但是在這里,我看到的卻是整座礦山掩映在綠樹花紅中,甚至還能看到對環境極度挑剔的白鷺飛過。”“這哪里是礦區,分明是一個公園!”……代表們在觀摩湖州部分礦山綠色發展的成果和礦業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的實例中,發出了陣陣感嘆。
在這里,他們看到了礦業開發過程可以實現動態復綠,徹底摒棄了過去那種先破壞、后治理的模式。在這里,他們也看到了礦業這座金山銀山不僅可以無痕融入綠水青山,還會帶來新的金山銀山和更美的綠水青山。
在這里,他們聽到了礦業企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經驗體會介紹,感受到了企業對礦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在這里,他們還聽到了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勇于創新的意識和行動、專家學者對生態文明建設內涵和方式的詮釋,聽到了地方政府推進礦業轉型升級、發展接替產業的經驗與體會。
礦業這一傳統產業在新時代綻放的新光彩、展示的新形象躍然紙上。這樣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就是礦業重塑希望的雛形和模板!
其實,在此之前,大會主辦方——中國礦業聯合會已經對全國綠色礦山建設與綠色勘查進展情況進行了廣泛調查,并重點考察了若干地區綠色礦山建設的成功范例。今年更是對浙江省湖州、寧波和溫州地區礦業綠色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實地調研。讓人欣喜的是,調研中發現,各地綠色礦山建設的進展和成果豐碩,地方政府和礦山企業、地勘單位在礦業綠色發展方面經驗豐富,綠色礦業發展欣欣向榮。而將會議地點選擇在湖州,正是希望在這個“兩山理論”的發源地,向全社會展示中國礦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決心、行動和成果,展示新時代礦業發展的前景和預期,展示礦業新形象的概念和要素。
按照彭齊鳴的話說,2018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礦業發展論壇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討論交流的不是常規的礦業問題,不是一般的管理和技術問題,更不是一般性的聚會交流,而是一次中國礦業展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果與體會,共議礦業創新發展、重塑形象的大會——要匯聚各方智慧,查找制約礦業綠色發展的制度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路徑措施,為礦業綠色發展形成可復制的成功經驗。
為什么要重塑形象
1950年2月17日,毛澤東同志在訪蘇期間專門去中國駐蘇大使館看望了中國留學生,并親筆為學習地質專業的學生題寫了“開發礦業”幾個大字。這一題詞極大地激勵了全國千萬礦業職工為開發礦業而努力奮斗,成為一代又一代礦業職工獻身礦業事業的巨大精神財富。一時間涌現出了李四光、王進喜這些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礦業界英雄人物。礦業行業以“找礦興國”為己任,為國家建設提供大量急需的礦產資源。
但近年來,由于傳統的粗放式開發方式,礦業被看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者而備受指責。礦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好像因生態環境問題而被掩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各種新興產業相繼涌現并不斷拓展,礦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沖淡,在經濟產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在人類向大都市聚集的同時,礦業似乎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距離日常生活越來越遠,加上對環境問題的擔憂,礦業似乎與現代化進程背道而馳,最終會走向衰亡。
“實際上,礦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不可替代,經濟社會發展改變的只是礦產品需求結構,而不是需求本身。”彭齊鳴表示,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資源安全問題至關重要。礦業的資源保障作用和產業支撐作用不容忽視。礦業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提供物質基礎和產業支撐。如何讓礦業人在新時代建設中挺直脊梁,讓礦業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彭齊鳴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礦業必須要重塑形象。
礦業重塑形象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習近平主持起草的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礦業重塑形象是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礦業一方面要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礦產資源保障,另一方面要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傳統的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也無法復制發達國家的礦業發展模式。因此,在建立生態文明與世界礦業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如何創新發展,尋找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科學可持續發展、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全新的礦業發展模式,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中國的不二選擇。
礦業重塑形象是贏得社會公眾理解認同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空前重視。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把發展綠色礦業、加快綠色礦山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在2016年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指出,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其實,早在2010年,原國土資源部就曾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推進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是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許多礦業企業在動態復綠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有效的嘗試。這些實踐說明,礦業不僅能在開發階段創造巨大財富,拉動就業,還能夠引進后續綠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重塑礦業形象,能讓這些有益的實踐轉化為直觀的視覺聽覺符號,讓社會公眾了解,新時代的礦山已經不再是塵土飛揚、臟亂危險的代名詞。礦山綠色發展可以使開發礦業實現全程綠色、文明生產,全程現代化開發,從而贏得社會公眾的理解認同。
重塑新形象的機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礦業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彭齊鳴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以及制造強國戰略都為礦業重塑形象提供了絕佳的機遇。
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使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需求變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對于礦業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
但是“危”“機”總是并存的。
彭齊鳴認為,在產業發展中礦產資源供給的突出問題是供給結構不合理,或者“結構性匱乏”。“資源豐度和稟賦的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但供給結構不合理則是產業發展自身的問題。我們大宗礦產品供給過多依賴海外市場,新興戰略性產業所需礦產資源的供給能力不足,三稀等非常規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與市場需求結合不夠緊密,滿足不了產業發展需求。”他表示。這些問題恰恰都與供給側改革的目標“不謀而合”。
彭齊鳴強調,“需要加強的是更好地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到這些領域。”只有過剩的產能,沒有過剩的產品。抓住供給側的“東風”,增加優質供給,提高產品競爭力,把過剩產能升級為優質產能,是礦企和整個礦業行業發展的惟一出路。
高質量發展給礦業綠色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根據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傳統的粗放型礦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合要求。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未來礦業行業要摒棄粗放發展方式、淘汰落后產能、踐行綠色發展和培育新的動能,這樣的要求無疑給礦業轉型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過去十年里,從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到相關企事業單位,在推動礦業轉向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的過程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原國土資源部推進的綠色礦山建設試點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為礦業發展的綠色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礎。諸多企業積極響應,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經驗。”彭齊鳴介紹道。這些都為礦業綠色發展、為礦業重塑形象積蓄了能量。
的確,過去十年,是中國礦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階段。中國礦業聯合會在原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開展了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工作,此項工作得到了礦業企業的積極響應,先后有661家礦山企業獲得了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的稱號,在綠色開采、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礦地和諧等方面樹立了一批樣板,為我國礦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可供借鑒的經驗。
2017年12月21日,中國礦業聯合會在原國土資源部指導和支持下,聯合61家會員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綠色礦業發展戰略聯盟”,通過行業自律,倡導企業共同攜手,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進程。從此以后,礦企綠色建設有了“娘家人”,正如原國土資源部總規劃師李永杰評價的那樣,“這是推動我國礦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服務平臺。”
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給礦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彭齊鳴表示,“這對中國礦業發展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礦業是高科技支撐的產業,隨著礦業的現代化,各類礦山設備不斷升級,對機械、材料、光學、電子、自動化等各個領域都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看似笨重的礦山機械裝備實際上蘊含著大量的高新技術。因此,礦業的轉型升級為實現制造強國目標提供了動力,中國創造也為礦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支撐。
據彭齊鳴介紹,中國礦業聯合會正在組建智能礦山戰略聯盟,聯合一批有志于礦業技術裝備研發、制造、應用、推廣和投資的機構和企業,整合國內行業資源,發揮產學研聯合優勢,建立智能礦山建設標準體系,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等方面發揮作用,構建智能礦山建設的服務平臺,共同推進中國礦業技術裝備的轉型升級。
新形象的理解
對礦業來說,“新形象”主要針對傳統礦業的形象而言,突出表現為經濟社會綜合效益的高質量。“實際上,對于礦業這個古老的產業來說,轉型從來沒有中斷過。但是,面對新時代的全新發展模式,轉型升級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完善,而是需要實現顛覆性的重大轉變。”彭齊鳴強調說。
那中國礦業的新形象究竟“新”在哪里?彭齊鳴認為集中在三個“新”。
貫徹落實“新”理念。一方面,要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從以開發資源為主要目的,兼顧環境保護的理念轉向在確保環境保護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基礎上開發利用礦產資源。要在礦產資源開發獲利的同時,切實保證自然環境資產保值升值。另一方面,要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開采方式轉向符合新時代要求,高科技支撐的現代化開采方式,要用技術裝備的不斷升級推進礦山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讓礦業工作者的工作環境更加健康安全。
動態恢復治理“新”模式。彭齊鳴認為,傳統的礦業開發模式采取的是先開發(破壞)后治理的路。“實踐證明,礦山閉坑之后的環境治理工作耗資巨大,難以靠財政收入來支付完成。而且,按照現有模式,在審批開發利用方案時也無法準確地判斷閉坑后的治理費用,這些都使得先破壞、后治理的路難以走通。因此,動態恢復治理是解決礦山環境問題的必由之路。”他說。
近年來,許多礦業企業在動態復綠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有效的嘗試,成功經驗為綠色礦業標準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隨著動態復綠實踐的不斷深入,標準會不斷提升,礦業發展過程將不再是破壞環境的代名詞,而成為綠色發展的標志。
礦業發展“新”遺址。礦業開發破壞環境似乎已經成為定律,粗放型的開發方式確實帶來這種結果。然而,如果從頂層設計開始用綠色發展的理念統籌礦業開發,可以通過算大賬實現資源環境的并重與雙贏。從礦山設計開始就要對所在地生態環境價值和礦業開發帶來的影響進行系統評估。除了實施動態復綠之外,還要對礦山開發、對環境的改變進行評估,要尋求環境改變帶來的最佳方案,使得閉坑后的環境更加有利于人類生活。“國內已經有很多廢棄礦山開發利用的成功實例,有的改造為地質公園,成為社會公眾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有的建成五星級賓館,礦業遺址為賓館增添了特色與魅力。這些都說明礦業開發留下的不一定是垃圾,還可以是資產,礦業不僅僅對環境造成破壞,還可以為營造更好的環境、改善居住環境提供條件。我國多數地區人口密度大,對于城市居民來說休閑度假的場所是個大問題。一些地區利用礦業遺址改造形成的公園或休閑度假場所有效地改善了這一狀況,使得礦業開發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收益。”彭齊鳴做出進一步闡釋。
我們不難看出,礦業重塑形象就是要將綠色作為基本元素,將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與生態環境相輔相成,讓礦業成為“五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連接紐帶。
除了礦業自身的轉變,彭齊鳴認為,礦業重塑形象也需要管理系統的支持。
“首先要完善礦業有關法規。”彭齊鳴表示,現行法規多為改革初期建立,與現在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有許多方面不適應,特別是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一些成功經驗沒有在法規中得以充分體現。在有關法規的制定或修改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我國礦業的戰略地位,確保礦業健康發展以發揮資源保障與產業支撐作用。“需要重視的是,在處理開發與保護關系問題上,既要確保礦業的戰略地位,又要確保礦業綠色發展。其中,綠色發展除了政策法規指引約束之外,還要依靠有關制度和標準。”彭齊鳴強調。
“其次是完善規劃體系,讓礦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彭齊鳴說。在規劃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處理好礦產資源(金山銀山)與生態環境(綠水青山)之間的關系。礦產資源規劃是礦業發展的指南,必須與各行各業的規劃相互協調,否則協調發展就成為一句空話。不可否認,礦業開發在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對環境造成破壞。但也可以通過科學規劃和有效措施給環境加分,給自然資源總資產增值。如何做到經濟社會效益的最少減分,最大增值是規劃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要通過多規合一使礦業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并使其成為受各方面歡迎的正能量。
“同時,還要充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彭齊鳴補充到。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社會組織的職能作用提出明確要求。社會組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社會治理、環境治理已經成為社會組織的重要使命。在環境治理方面,要“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在礦業行業發展中,社會組織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將企業的訴求反映給政府部門,將政府部門的要求傳遞給企業。彭齊鳴以《礦產資源法》和有關規章修訂為例,“中國礦業聯合會及有關協會可以收集、匯總企業對礦法的修改意見建議,反映給政府部門,確保管理部門能夠真實全面地了解實情,使出臺的法律文件更具可操作性,起到應有的作用。”
新時代為礦業綠色發展打開一道大門,指明了一條充滿無限機會的光明大道。沿著這樣的道路走下去,通過礦業行業內部的重大調整與外部環境的改變,礦業將以嶄新的形象出現。沿著這樣的道路走下去,在制造金山銀山的同時,營造更美的綠水青山,成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不可替代的力量。
綠色發展,重塑形象前途光明,任重道遠。中國礦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方面持續探索,大膽實踐,為使礦業在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從而推進礦業自身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